随着男篮亚洲杯小组赛的临近,中国男篮即将迎战约旦队。中国男篮在实力上明显高于对手,这一判断并非无的放矢。分析认为,中国队战胜沙特,而沙特又战胜了约旦,形成了一条实力链条,理论上中国男篮对阵约旦胜券在握。更重要的是,约旦队的核心球员、被誉为“约旦科比”的霍利斯-杰弗森因故缺席,这无疑为中国男篮的胜利增添了更大的可能性。
评论员苏群在节目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解读。他指出,归化球员与球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深厚,更多的是一种商业合作关系。他强调,归化球员的出场与否,往往取决于他们的报酬。如果他们觉得球队的投入不够,他们就可能选择缺席。“归化球员不是亲戚,钱给少了,人家不帮你打,也不卖力气。”这是苏群对目前归化球员现状的精准总结。
在2023年,霍利斯-杰弗森曾代表约旦参加男篮世界杯,场均能够砍下23.6分、7.8篮板和4.4助攻,投篮命中率高达46.8%。这样的数据表明,杰弗森的确是一位实力派球员,他的缺席无疑是中国男篮的一大利好。苏群分析道,没有杰弗森的约旦队在进攻和防守两端都会受到影响,从而使得中国男篮的胜算进一步提升。
然而,关于归化球员的争论并未因此平息。中国篮协曾尝试引入一名有中国血统的美国球员李凯尔,以期借助他的背景激发球员的民族情感。然而,李凯尔只有1/8的中国血统,在美国长大,受的是美国文化的熏陶。苏群对此表示,虽然李凯尔在场上表现得很努力,但他在为国争光的情感上,实际上并不如球迷所期待的那样。
这也引发了关于归化球员的更深层次思考。归化球员的引入,究竟是为了提升球队实力,还是为了满足球迷的情感需求?在中国篮协的决策中,归化球员的引入不仅需要考虑实力,还要综合考虑费用、情感和文化认同等多方面因素。
从实际情况来看,中国篮协在寻找合适的归化球员时面临着许多挑战。除了费用问题,各个俱乐部对归化球员的资金支持也并不积极。这导致了中国男篮在归化球员的选择上屡屡受阻,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。
目前,中国男篮的重心应该放在即将到来的对阵约旦的比赛中。尽管在理论上胜算较大,但比赛中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。球队必须保持警惕,认真备战,争取在小组赛中取得胜利,顺利晋级半决赛,力争在本届亚洲杯中获得更好的成绩。
总之,归化球员的引入与否,对中国男篮的未来发展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。在面对约旦这样的对手时,球队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发挥,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好的水平,争取顺利晋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