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棋盘,大智慧:国内儿童围棋比赛掀起热潮
近年来,国内儿童围棋比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被这项古老而充满智慧的竞技运动吸引。从省级选拔赛到全国性赛事,小棋手们在黑白交错的棋盘上展现出的专注力与策略思维,令人惊叹。
比赛现场:稚嫩面孔下的“老将”风范
走进一场儿童围棋比赛的现场,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:年仅6、7岁的孩子正襟危坐,眉头微蹙,手指捏着棋子迟迟未落。有的小选手甚至会在关键时刻模仿职业棋手的习惯动作——轻敲棋盘或整理衣领。“我家孩子比赛时比大人还沉稳!”一位家长笑着告诉记者。
“围棋教会孩子的不仅是胜负,更是如何面对挫折。去年比赛他连输三局哭了整晚,今年却能主动分析棋谱弱点。”——某围棋培训班教练张老师
赛事升级:从“兴趣培养”到“专业赛道”
据中国围棋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性儿童围棋赛事数量较五年前增长240%,部分赛事甚至设置了“幼儿组(4-6岁)”。上海某国际学校更将围棋纳入课后必修课,其校长表示:“围棋对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无可替代。”
- 北京“萌芽杯”:面向8岁以下儿童,首创“亲子双人赛”模式
- 杭州“天元幼苗赛”:与AI辅助判棋系统结合,实时分析棋局
- 成都“熊猫杯”:特设“西部偏远地区选手通道”
专家观点:警惕过早专业化
尽管儿童围棋发展势头良好,但教育专家也提出建议:“部分家长追求段位证书的功利心态需要调整。”心理学教授李敏指出,7岁前儿童每天对弈不宜超过1小时,应更多通过围棋故事、趣味死活题等方式保持兴趣。
夕阳西下,又一场比赛结束。输棋的孩子抹着眼泪被教练搂住肩膀,赢棋的小选手却主动帮对手复盘。这或许正是围棋比赛的魅力——在361个交叉点上,孩子们学到的远比胜负更多。